登陆 免费注册 提交网站
站长资讯 >> 站外休闲 >> 博客精选
 2007-08-29 00:51浏览: 914 次

VC法则:互联网的行业仅前三名可成功

 秦朔(第一财经日版总编):VC、PE,股权进去很快退出管也不用管,人家给你创造很多价值,所谓最高境界是不管,我想问的是,你们的角色定位究竟是什么样的?

  李建光(IDGVC合伙人):其实刚才秦先生问的话,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生活,把钱给别人,就等着收获。我昨天经历了一个案例,我们投资的一个公司,两年了,每一次我跟他交流他都说没问题,全是好的消息,但昨天我刚刚从外地回来,他一连给了我超过十个坏消息。所有的东西大变样,对我们来讲是完全吃惊的消息。

  我们特别特别希望,我们投了公司,我们什么都不管,他把所有的东西都做好了,我们靠我们的钱最后收到回报。那这样的情况大概10%都不到。

  第二种公司还好,告诉你好消息坏消息,也告诉你大家同心同力,把好的发扬光大,把坏的想办法克服。大概50%的投资对象、投资公司是这样的。

  很可悲的就是剩下的20%和30%的公司,这样的公司整天告诉你好消息,最后来一个你不可预期的意外的坏消息。这样的公司往往都是我们最终投资失败。

  总而言之,我们这个职业,每天都生活在极度的不确定性、极度的焦虑中。一方面,希望知道企业,我们所投资企业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始终得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期待、等待,或者是遭遇这种不幸的消息。

  所以,我个人觉得,牟先生那个时代跟我们不一样,作为VC,我们的生活质量非常非常差。我们大概10%的时候有机会来享受这个成功的喜悦。大概90%的时间在处理各种各样头疼的问题,所以他的说法应该是不对。

  宋安澜(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我非常同意李先生的观点,管是一定要管的,不管是个梦寐的境界。软银在中国是2000年开始投资的,我们主要集中在初创阶段和扩张阶段。因为比较小,它刚刚起来,所以尤其要管得比较多一些。我们通常投进去以后还会放很多所谓的资源,我们不光投钱,包括帮它找商机,或者是后一轮融资。特别是在这些初创阶段,他们需要很多辅导,另外,中国企业一些财务上的东西都会比较乱。我们这个基金里头最大的一组人,就是财务,要帮他们做梳理工作。所以说,这样管下来的话,我们的结果还好,2000年投下来的话,现在差不多第一个基金也是7倍了。第二个基金目前正在开始投。

  王树(鼎晖投资合伙人):他们把自己的酸甜苦辣都讲了,我们也差不多。我补充一点,投资是跟人打交道的,是人的问题。而人是最讲不清楚的,什么人都有。创业者和投资者,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风格,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脾气。同样一件事情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这个就可以演化出无穷的情况出来。对我们的很大影响就是,你要做一个项目的时候,双方要互相理解。

  风险投资和创业者之间是什么?是两口子。两口子开始好得如胶似漆,最后又吵又闹又离婚,什么都有。也有一直白头到老,挺好的。

  知人善任,你搞清楚这个人他的本质是什么,你能帮什么,帮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帮,用什么方式来讲话,这些都没有一个模式可以讲的,都是一种感觉。

“狩猎对象”

  秦朔:有很多的在座的企业,其实都是很希望成为被投企业,我看我们每个人的资料袋里面就有好几个项目,所以希望你们举一个例子,就是什么样的被投企业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再加上你们又加了一点柴火又烧了烧,最后变成特别成功的企业。

  李建光(IDGVC合伙人):我认为差不多有三类企业,第一类企业是好团队,在好的行业,赶到好的时候,对这种企业我们VC喜欢得不得了,他很容易拿到钱,他也不受我们的烦。所以最后大家一起分享这个胜利果实,IDG投资典型的百度、携程、如家、腾讯这样的企业,说实在的,我们也感到很荣幸有机会投资他们。这个过程中,基本上他们也不太需要我们去帮他,但是最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种“三好学生”只能占我们投资案例的20%。

  那第二种大概50%,就是说有一个好的机会,但可能是人员不齐整,可能是战略不清楚,这个缺腿或者说有缺陷的公司,在中国这个市场环境下大量面对的是这样的公司。这个时候就像刚才王树讲的,就是说VC在这里面除了钱,起了很大很大的作用。

  第三种就是那些很有可能投资失败的企业,很多创业者把自己的融资成功就看作创业成功,拿到钱就算达到一个目标,从此就不思进取。那么最后的结果是我们赔了钱,对这些创业者来讲,丢掉了他的信誉,丢掉了他未来成功的机会。

  周树华(北极光创投合伙人):我们北极光创投成立两年了,从一开始的TMT(互联网、新媒体、通讯、半导体)到现在扩展到生命科学、环保、节能等相关的方面。第四个方面,是做这个为消费品相关的这种服务,尤其像连锁之类的。

  我们现在投的这个技术类的公司,基本上是早期就已经参与,甚至在他的所谓这个天使投资阶段我们都参与。因为技术类公司就是以技术为驱动的,跟人的相关性是最大的。

  另外我们投到的一些成功的案例,包括红孩子是我们早期发现的。到现在为止成长非常快,已经每年有几个亿的收入,而且这个商业模型非常清楚、团队的执行力也非常好,而且我们最喜欢的就是这种。

进入成本的博弈

  秦朔:中国的被投企业,在跟你们进入的时候,其实也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可能有些早期年少无知,或者说那个时候求钱若渴,让的股份就多了。最近我接触一些企业就说,那时候不懂,就我们最宝贵的是股权,就给了他们很多。现在人家就觉得砸锅卖铁都再多熬一阵,把价值熬大一点再让你们进来。你们觉得跟这些中国的被投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这几年发展下来,股指的水平有一些什么样的变化?他们的心态有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周树华(北极光创投合伙人):VC这个行业,包括高科技创业是有周期的,所以这个时候我想大家还是要保持冷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现在融资的环境的确也相对宽松。我有几个VC界的朋友,在2003年融资的时候就是怎么都拿不到钱。现在对创业者融资也比较容易。

  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你看清楚你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行业。如果你做的是跟零售、跟这些服务相关的行业,我认为你还可以坚持坚持。这种行业相对来说比较稳,当然可能成长的速度也没那么快。

  但是互联网行业,可能只有第一名或者前三名能够成功。如果互联网企业拿不到钱或者得不到最有经验的VC的支持,做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现在大家看到的成功案例,Google、雅虎、百度、新浪等,随便哪一个,如果没有VC支持的话,没有一家能成功到现在。

  对于创业者,尤其是新兴技术类等高竞争,但是高回报、高成长的行业,我认为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融资的环境,VC应该有一个好的心态去拿项目。VC本身就是智力的投资,不仅仅是钱的投资。在这方面,很难说这个市场能不能一直坚持下去。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那么准确的判断。现在在Web2.0等方面,已经有一些泡沫了,但泡沫是不是会破裂?什么时候破裂?我想市场肯定是有周期的,这是必然的规律。

中国经验与特色

  秦朔:我在上海访问阎炎的时候讨论过一个问题,在中国做VC和PE,有一些中国特定的规律和经验,不是简单地拷贝国外经验就行的。上个世纪末,麦肯锡还在帮中国的一些公司写商业计划。而当时国外的很多投资者都是空中飞人,飞来飞去找项目,但现在已经有一批既懂得海外市场,又了解本土的投资者。我觉得你们都是属于这种类型的人,你们觉得中国的VC跟PE,相比海外同行的特点在哪里?我们的中国经验究竟在哪里?

  宋安澜:VC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和我们的投资人(LP)沟通。我们要让他们知道,现在中国很多好企业,企业家对外沟通能力不是特别强。我们清楚地知道怎么和企业家沟通。中国土生土长的企业家,直接对外打交道也不一定听得懂国外人的那一套,国外人也听不懂他们在做什么。所以沟通能力特别重要,就是需要我们这种两边都知道的。

  另外,一般国外人了解中国都是说沿海,上海、深圳、北京等等,我们现在就往内地扩张,这部分就得靠我们这样的,敢于到那些比较偏的地方去挖项目。

  李建光:我也说两点,第一点,作为中国的VC,我们把决策权拿到中国,LP和顾问委员会被远远地隔在决策层之外,大大地提高了在中国做投资的效率和成功率。

  第二点,中国VC跟投资的企业之间的关系很不同。在国外有很严格的法律约定,大家很少有个人的往来。在中国,真是有一种一家人的感觉,这个不一定好,可能有的时候出了问题下手就没那么狠,但是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个特点。中国VC和创业者之间,相对来说建立了一种更超过商业约束、商业往来的很紧密的关系。我觉得这两点是挺重要的。

  王树:现在在中国比较活跃的团队,几乎99%都本地化了。越早本地化的表现越好。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政策法律环境有自己的特点。一旦出了问题,我们能够理解双方,提出的建议比较切实可行,这是我们的优势。

  周树华:我补充一下。在中国做VC的劳动强度,远远大于在美国等地方,因为中国的一些企业家在某些方面不够成熟,我们要跟他们做很多的工作。交朋友也好、送东西也好,很多很多的工作,劳动强度极大。

  但是在中国,最大的魅力在于你可以尝试很多新的行业。

  另外,中国未来的市场非常复杂,我们这样的VC大部分还是美元,怎么样跟中国市场融合,什么企业应该拿人民币,什么企业应该拿美元,应该到A股上市,还是到纳斯达克上市,还是去欧洲上市,可能这个以后会更加复杂,当然也会更加国际化,这个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中国会否会出现世界级VC?

  秦朔:刚才阎炎说,未来的五年是中国VC、PE发展最好的时光。展望未来,你们觉得最重要的趋势是什么?

  周树华:VC在其发源地美国也是属于新兴行业。比如VC相关的PE上市现在引起争论,那么说明这个行业都在发展。

  所以中国非常幸运,不管今天的创业者也好,VC也好,都非常幸运。中国VC,即使有周期性爆发,我认为不会像美国那样严重,因为现在VC有30%~40%可能未来还要再多投到传统行业。

  另外,从资金来源也会更加全球化,同时更加本地化,会有人民币的基金,而且退出也会相对灵活。从长期来看,我相信这是政府非常支持的一个行业。

  中国会不会出现世界级的VC?我相信这百分之百没有问题。中国VC的发展是两条线会并重,因为中国是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到工业化结束,进入真正的信息化,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地创新。这给VC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的空间。

  王树:实际上我们有一个公司已经在按照A股的方式走上市程序了。如果没有什么意外,今年就可以上市。另外,很幸运,远光软件是IDG第一个在A股上市的公司。

  我相信一个强势经济在世界上已经占这么重要的地位,它的资本市场一旦成熟,也是世界性的,但是有些政策环境,主要是资本项目的开放问题,对VC影响很大。

  但是,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国内的LP的不成熟、缺位,他们不懂怎么做LP,我觉得。

  李建光:我对前景谨慎乐观。所谓乐观,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现在经济增长开始转变为消费主导的经济,一些行业,比如说TMT越来越开放,这肯定会有一些很好的机会。

  我们IDG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在做这个市场,确确实实经历了几次繁荣到谷底又繁荣的轮回。我们非常期望VC和PE能维持下去,能持久下去。

  但投资人也是非常现实的,比如说我们几十亿美元投下去,三四年以后,结果就会显现出来,那个时候不管中国经济是不是跟今天一样的繁荣昌盛。如果我投的钱亏了,对这个市场的兴趣马上就会减弱。

  宋安澜:论回报的话,中国的VC肯定是世界级的,至于规模,目前差距还是比较大。

  我觉得目前国内做VC还是有不少难处的。举个例子,现在外汇要进来就很困难,有很多项目必须要人民币投,这是我们觉得蛮难的事情。现在我们也在考虑用一些人民币的基金,目前我们觉得是非常有希望的。

  当然虽然有各种问题,但是我们总的觉得随着财务环境、法律环境和整个企业家的圈子的壮大,中国的VC肯定是会越做越好,肯定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2007-2022 www.Aisi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0886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