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免费注册 提交网站
站长资讯 >> 站长在线 >> 站长访谈
 2009-07-14 10:17浏览: 1725 次

李彦宏首谈李一男加盟百度后表现

  百度在北京大学有一个实验室,这是百度用户研究团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百度搜索行为研究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家搜索行为研究中心,这个实验室做了数不胜数的关于产品用户体验的研究。

  这个实验室有三个目的:探测(enplone),改进(improve)和确定(confvrm)。

  百度的搜索技术和北京大学的研究成果在这个实验室里完美结合,研究员们会采用焦点小组、现场研究、可用性测试、日志分析等一系列国际先进方法。这些方法很多都是第一次在国内运用,能够更细致地了解用户的搜索动机和使用习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搜索需求。

  传统市场调研就是去找一批网民询问,而百度实验室是开展应用性研究,一般是先做个样本而不是一个虚拟产品,然后拿去让用户感受、打分,借机观察用户在做什么。百度的研究信条是:行为比数据更重要。

  百度的研究员们经常离开实验室,深入到经常使用搜索引擎的网民中实地调查。例如,研究员会找6种不同类型的用户,有男有女,其中有上网经验丰富的,也有经验很少的。然后设计一些页面让这些用户体验,从中得到体验结果。这种体验结果并不仅仅是用户使用产品后的问卷调查和反馈,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在旁边观察用户的语言和行为习惯。通过这样简单的过程,百度往往可以发现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实际上,这样的研究不仅仅在实验室里才会用到。百度的客户服务部、产品部、UE部、技术部……所有部门都会用到,都会做很多研究,拿到一手数据。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借鉴,现在百度内部流行有二十多种研究用户行为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的用户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会得到更有价值的数据。

  这便是百度产品的核心设计理念:“用户体验”。

  在百度词典中,“体验”是这样被定义的:满足用户的需求。一项成果只有在满足用户需求后才能称为“百度产品”,否则,即使做得再华丽也是徒劳的。百度产品部的主要原则就是从产品功能上满足用户需求。他们把虚拟的搜索、贴吧、知道等,看成一件衣服、一部手机或者是一辆汽车,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设计、改进功能,设计人员在从用户身上学习的同时,也教会用户如何更好地使用百度产品。

  但这不意味着,百度只是把思想局限于“产品有用”这一基础层面,百度所要做的,正如李彦宏在2006年公司年会上的演讲主题——“飞得更高”。百度还有一些别的创新,提倡个性探索,如设计一些小图标,用户在其他网页上看到这个图标,马上就会想到这是百度的东西。这满足了用户基本需求之上的需求。

  百度产品的第二个特性就是“易用”,就像很多手机用户,当发现自己手机上有几百个功能之后就不知道该怎样去用了,虚拟产品也一样,应用性同样要做得相当好才能取得成功。百度的文字表达有一条军规:“说‘您’不说‘你’”,用“网友”而不用“网民”。在亲切随和的同时也要做到简洁无误,这样用户的感觉才会非常好。

  百度产品更高一个层次的特性是视觉,产品风格从来不停留在满足其用户的功能需求层面,在使用户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拥有更惬意的享受,这也是体验的过程。百度的用户体验是从有用到易用,过渡到友好,最后达到视觉。只有所有层面都做好了,用户的感觉才非常好。

  因此,在很多网站以流量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时候,百度却从不用流量作为百度产品的考核标准,而是主要看用户体验。很多想从其他公司跳槽到百度的人,一开始知道百度竟然不考核流量的时候都很惊讶。

  在百度的理解里,用户不关心有多少流量,关心的是产品质量,即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尽管贴吧后来占据了百度比较大的流量,但百度从来没有考核过贴吧的流量。但这并不代表百度对产品不考核,如对于知道,百度考核的是问题的解决率和回答数,也就是考核有多少个问题是重要的,有多少人提问题,有多少个问题被解决了;对于贴吧,不考核有多少个帖子,考核的是有多少个热门贴吧。

  对于各个产品,百度人思考的是这个产品的真正价值是什么。如果百度一开始就给贴吧制定一个绩效目标,将流量列入,贴吧就不可能做起来。因为做大流量有很多方法,最简单的办法,比如弄一些美女照片、口水文章上去,可能就把流量拉上来了,但这样会导致百度的社区产品难以健康发展。

  对于搜索用户来说,需求的满足过程是从关键词检索开始的,这不是一次体验过程,而是无数次检索形成的综合体验。所谓百度更懂中文,不只是说文字处理,更重要的是指中国互联网的内容分布和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在这些方面,百度的理解程度高于一般搜索引擎。“百度更懂中文”,这一赞誉是百度靠出色的用户体验得来的。

  除技术以外的,无数人可以根据个人感觉去判定搜索引擎产品的好坏。而一个用户更换搜索引擎的时间和成本几乎为零,这样的零代价转移对搜索引擎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在百度看来,用户体验就是搜索引擎最好的推广方法。

  从这个意义来说,所谓“百度更懂中文”,其实质是百度产品更能满足用户需求。

  俞军表示,对于搜索引擎来说,最重要的工作还是为网民提供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至于影响搜索市场未来格局的主要因素,他认为将是用户的选择。因此,要想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有真正的作为,不仅要有先进的搜索技术,保证为网民提供最准确、最便捷的信息服务,同时还要把握网民需求,推出符合网民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与作弊的持久较量

  搜索引擎背后隐含着很大的经济利益,更容易被搜索到是提高点击率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互联网“注意力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于是,一些网站就通过技术作弊行为,将自己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提前。

  当网络上有某一个词成为热点时,就有可能成为作弊网站(亦被称为“垃圾网站”)最为热门的“作弊工具”。

  在芙蓉姐姐火爆的时候,在百度里,以“芙蓉姐姐”为关键词,找到相关网页约1340000篇,在前40篇中,排在前面的主要是网易、TOM、新浪女性、QQ等门户网站的专题;而在Google中,这些内容均被作弊的blog挤出前40篇之外。

  据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反垃圾网站专家介绍,百度这种搜索结果,并非百度偏好门户专题新闻类内容,根本原因在于百度已将大部分的作弊网页自动删除掉了,结果比较符合“芙蓉姐姐”的网页内容自然在搜索中排得靠前了。

  目前,搜索引擎领域的垃圾网站,已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其发展趋势完全等同于当年的垃圾邮件,已像蝗灾一样,不仅危害搜索引擎,也直接危害互联网。搜索引擎为了保证搜索结果的客观、公正,以及用户体验良好,就必须与作弊作斗争,这也是搜索引擎诞生以来就必须面对的艰巨任务。

  但从某种角度来说,垃圾网站也在推动着搜索引擎的技术进步。

  搜索引擎发展初期,技术人员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搜索者以最快速度搜索到最有价值、最为相关的结果,因而发明了metatag———这是一种“超文本标志语言”,在互联网体系中的作用是表明该网页或网站的属性。

  起初,诚实的网站站点管理员们如实填写网站摘要,列出跟他的网站最相关的关键字,搜索引擎抓取、索引、检索这些诚实的metatag,并作为搜索结果排序的重要依据。为了有效提高搜索结果,有专门的网络人员研究搜索引擎优化,专门为网站提高搜索结果而进行优化。

  然而,人们越来越发现,搜索结果的排序,是一个巨大的利益空间——如果谁的网站或网页能够排在搜索结果的前列,谁就有可能获得最大的“广而告之”的效益而产生巨大利益。因而,许多“觉醒”过来的网站为了追逐这一利益空间,而开始追求页面浏览量——打开一个页面,却可包含数个页面元素,从而获得众多的  点击数——点击数则是“注意力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

  此时,一度推动技术进步的“搜索引擎优化”已异化成“搜索引擎作弊工具”。

  从Google的“芙蓉姐姐”的搜索结果,便可看到这一典型的作弊:在metatag中塞进成堆的关键字,或塞进跟自己的网站内容无关,但是非常流行的关键字———但当你打开它时,它又迅速地跳转入作弊网站设定的网页页面中。

  目前,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搜索引擎作弊市场,据说,中国以此为生的人数大约有数十万。

  在搜索引擎与垃圾网站的长期斗争中,搜索引擎总是处于守势。这不仅是因为搜索引擎公司真正考虑搜索结果相关性和排序的只有几个人,而互联网上整天琢磨怎么对付搜索引擎的有几十万网站管理员。更重要的是,制造一个或几十个甚至几百个作弊网页,只要将一个目标网页稍作改动即可实现,并可以不断进行类似的复制,而搜索引擎甄别、删除却需要相当的时间,这种“以一当百”、以一个网站对付数以万计作弊网站的工作,对搜索引擎而言,是一项巨大的人力资源投入与成本投入。

  Google一直在致力于反垃圾网站,但建立一个完整的反垃圾网站系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

  在搜索中,永远会有垃圾网站存在,因为它每时每刻都在诞生。到目前为止,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还没有对互联网上的这种“假冒伪劣”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来制约。在这种情况下,搜索引擎只有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与作弊进行长期的斗争。

  在中国,反垃圾网站的人才更是大有人在。百度自成立起就设置了一个特殊的部门,专门研究如何对付作弊。在长期的反作弊斗争中,百度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反作弊网站高手。俞军曾表示,那些反垃圾网站专家“是百度最为宝贵的人才之一”。

  李一男加盟百度

  2008年8月以后,百度对技术团队进行了规模较大的调整,将51com主管技术的副总裁邵辉挖过来,担任系统部技术总监,同时还晋升一名员工陈韫敏为技术部副总监。

  百度前CTO刘建国于2006年10月24日离职后,CTO一职一直空缺。接下来的问题是,由谁来担当这个重任?2008年10月6日,这个答案揭晓了,前华为副总裁、前港湾网络总经理李一男出任百度CTO。至此,百度的CTO已经空缺了24个月。这么重要的职位,在找不到更合适人选的情况下,百度的原则是宁缺毋滥。

  “百度对CTO的要求非常高,在全球范围内,可以做百度CTO的人选不超过三个人,李一男是其中之一。”李彦宏说。

  对于李一男,李彦宏早就知道。在李彦宏之前,百度另一高管先去见了李一男,探听李一男的口气,并做个初步判断。这个高管反馈的信息是,李一男给人的感觉的确非常不错,是百度CTO的合适人选。而李一男也表示可以考虑加盟百度。

  李一男从港湾科技回归华为后,大部分时间仍旧待在北京,他的家也安在北京。对于百度,李一男自然非常熟悉。

  2008年8月的一天,李一男悄然来到百度,在理想国际大厦“满江红”会议室,李彦宏与李一男进行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秘密会谈。

  其实,对于李一男从电信行业跨到互联网行业,李彦宏一开始还是有点顾虑的。但是,当他以及其他高管分别与李一男接触、面谈后,李彦宏立即打消了原来的顾虑。

  在李彦宏看来,李一男可谓一个技术天才,对技术研发的把握能力非一般人可比。李一男还在华为管理过5000人的研发团队,具有领导数千人研发团队的经验。这些都是百度CTO必备的。

  因此,对于李一男没有互联网从业经历,李彦宏认为,李一男对新事物具有快速的学习能力,这点技术跨度根本不是他的障碍。而且,只有知名度高、技术上也非常权威的李一男,才有可能压住百度技术研发的阵脚,管理好百度日益庞大的技术团队。

  李彦宏显然对这个小自己近10岁的年轻人非常满意。李一男则也对李彦宏个人以及百度公司非常认同,当即同意加盟百度。

  几天后,李一男向华为正式提交了辞职报告,请求从2008年9月底辞去华为副总裁、华为电信首席科学家等职务。“十一”长假过后的第一天,李一男就正式到百度上班了。

  刚到百度的第三天,在一个小事情上,李一男就初露锋芒了。

  当时,百度计划给高管每人配一部黑莓手机,以方便收发邮件。有的部门立即提出,可以将刚刚推出的百度即时通讯工具百度Hi植入黑莓手机,以使百度Hi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对于这个意见,李一男立即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黑莓手机做Hi肯定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在中国黑莓手机没有成规模的市场),至于是否做Hi的手机版本,在目前Hi在线使用量的情况以及我们对Hi的目标(作为连接空间、C2C等业务的纽带)来说,没有看到需要做手机版本的目标驱动市场,当然具体的决策如果大家觉得需要的话,可以提交产品业务讨论会来进行探讨。

  上述邮件虽然很短,但观点鲜明,论据充足,推论严密,体现了一个市场导向的技术专家的超强判断力。李一男的建议当即被采纳了。

  其实,对于自己的非互联网背景,李一男也很清楚。

  2008年10月10日,北京普天大厦9层。

  在刚装修好的办公室里,李一男还有一点点拘谨,但与十多年前那个大男孩不同,此时的他明显多了几分成熟,脸型也明显比1997年与任正非等华为高管合影的时候圆润了。

  岁月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心。

  他刚刚发表声明,在到百度后的前三个月内,拒绝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但是,今天笔者是以一个特殊的身份来拜访的。

  对于自己离开华为的经过,李一男明显不愿意再提及。他只是多次重复了这句话:“我是一个经历过坎坷的人。”言语间有点沧桑,但豪情仍旧,只是多了几分稳重与内敛。

  他在接受笔者采访的时候说:“在IT领域里,通讯与互联网之间其实是关联最紧密的两个行业,在互联网刚刚兴起时,许多通讯运营商都有涉足。但是,这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互联网发展了十多年,技术日新月异,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复杂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检索体系和运营规律。实事求是地说,在我以前的工作经历中并没有深入接触过这些基础的理论,这是目前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

  他又说:“今天,无论在互联网也好在其他行业也好,当一个创新的思想出来之后,更多的是依靠大规模协同开发。这几天的工作让我感受到百度技术团队开放、坦诚而平等的氛围,所以也给我很大的信心,这是一个能相互启发智慧的很好的平台,我希望能尽快取长补短。”

  李一男到位后,百度的技术管理团队成形了:根据百度内部安排,首席科学家威廉·张、产品副总裁俞军、高级技术总监郭眈、高级技术总监崔珊珊向李一男汇报工作,而李一男本人直接向李彦宏汇报。

  李彦宏显然对李一男非常欣赏,并寄予了厚望。他在给员工的邮件中说:“李一男先生是中国自主创新科学技术领域的顶尖专家,在全球领先的技术公司拥有杰出的管理经验。……李一男先生有着丰富的大规模技术团队管理经验,他不仅是一位电信基础设施领域的顶级专家,对互联网领域的产品和技术趋势也有着很好的领悟力和深刻的洞见。我相信,李一男先生的加盟,必将带领百度的产品技术团队攀上新的高峰。”

  在接受笔者的采访时,李一男说:“我觉得对于一个技术团队而言,首先要做到团队的建立不能抹杀个人的创新能力,因为创新想法有时能改变整个行业的进程,从量变到质变看似一小步,却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所以,我们不能为了发挥团队的力量,而要求每个人都穿一样的衣服,都灰色化,我们需要不断地有亮点闪现,不断地有绚丽的明星出现。他们需要有一个土壤和环境。”

  但是,他同时强调:“任何一个人想要发挥创造力,必须要学习在这个团队中与团队成员有效地协作。企业研发与学校科研工作的不同在于,我们不是靠某个人而是靠团队协作。”在李一男看来,研发团队比足球队有优势的地方在于,研发团队的成员数量可以灵活掌握,一个项目研发团队可以是300人,也可以是3个人,根据需要组织就可以了。

  李一男承认,有些人可能并不是特别适合团队协作,为此,“我们可以成立一些创新性研究小组,给这些人一块土壤,避免强烈摩擦”。

  另一方面,李一男也看到,许多时候好的创新出现时,就像天上的流星般转瞬即逝,企业却没有能力实现它。所以,需要给这个团队一个有效的目标,需要一个高效的组织运作,“才能将这些灿烂的思想转化为提供给广大用户的价值,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转化为商业价值”。

  李一男此前创办的港湾网络把自己定位于年轻、有活力、有抱负、有冲劲的快速增长的创业型公司,这个定位与百度的文化和气质很相似。从这个角度看,他应该很容易适应百度公司。

  “阿拉丁计划”

  2008年12月17日,李彦宏和首次以“百度CTO”身份亮相的李一男一起出现在上海。出席百度上海研发中心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上,李彦宏借机郑重地向外界透露了“暗网”和百度酝酿已久的解决方案“阿拉丁”平台。已经占据中国搜索引擎市场70%以上份额的百度,正高调瞄准下一代搜索技术。

  对于什么是“暗网”,李彦宏用形象地比喻说“如果把百度搜索引擎比做一个探照灯,在无边无际的信息宇宙中扫射,那么,那些探照灯扫射不到的区域,都是我们定义的所谓’暗网’。而’暗网’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很多人类信息并没有网络化;另一方面即使一些信息网络化了,也没有纳入到搜索引擎的检索体系。而目前能被搜索引擎检索到的信息只占所有信息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大部分信息存在于‘暗网’之中。”

  “百度建立“阿拉丁”平台的意义,就是为“暗网”信息网络化提供便利条件,同时使这些网络化的信息能最富有效率地被用户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检索。阿拉丁平台是对现有搜索引擎体系的一个补充和延伸,在阿拉丁平台的支持下,搜索引擎技术可以超越现有网络内容的限制,对包括“暗网”在内的所有信息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融合、处理,确保为用户提供零成本、无障碍、无时差的精准搜索结果。”

  至此,百度“雪藏”多年的“阿拉丁计划”浮出水面。说“雪藏”是因为,事实上,阿拉丁平台在百度推出贴吧、知道等产品的时候就开始了系统化、有步骤的建立。在正式对外宣布这个伟大计划的时候,百度2000名核心工程师中,已有超过1000名投入到“阿拉丁计划”,未来一两年之内“阿拉丁”也都将是百度技术研发的重点,其投入也将占据百度相关投资的绝大部分。

  从人力物力的投入不难看出,阿拉丁计划将是百度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里程碑。这不禁让人想起了2002的“闪电计划”。业界有人评价说,如果说闪电计划是百度的一次革命,那6年后的“阿拉丁计划”将是百度的二次革命。

  而这次技术革命的领军人物正是和李彦宏一起出席揭牌仪式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李一男。这位过去主要是在非互联网行业的IT企业做事的百度首席技术官,对互联网行业显然已经理解的相当深刻,他说:“互联网是服务提供商,用户每天看可能感受不到变化,但是三个月之后看就会非常不一样。而2009年 “阿拉丁”业务陆续推出后,绝大多数用户也“不会感到‘阿拉丁’的存在。”对此,李一男还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他说:“就像航班时刻表、列车时刻表,现在还没有一个便捷的展现,有了阿拉丁之后,这些数据都能够得到融合性的展示。”

  而李一男所描述的这种搜索体验,实质上就是整合信息,把检索到的信息以最快速,最精准的方式展现给搜索用户,让用户在同一个搜索框架下,实现多元化的搜索需求。而这正是下一代搜索引擎所要实现的目标。

  但如何实现对庞大信息量的处理?应对每天数十亿次的搜索请求,要同时满足各个领域不同类型的数据分析,要把杂乱无章的信息整理为精准的搜索结果……这一切,就必须有服务器群的并行计算,也就是 “云计算”。

  无疑,涉及复杂云计算的阿拉丁计划将会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那么它的商业模式又在哪里呢?回报会很快实现吗?对此,李一男回应说:自己现在想的是如何无障碍的精准的把信息传递给用户,希望未来百度的中文搜索技术能像阿拉丁神灯一样,瞬间满足用户的信息检索需求。对于商业模式,我们现在还没有想。

  说这番话时,李一男身上透露的气质,正是百度一贯“由领先的搜索技术引领发展”的专注和自信。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2007-2022 www.Aisi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08864号-4